最高职责:从船长到机长
《清儒学案》编撰者对于学术源流实在隔膜,对于公羊学说更是暗昧无知,凌曙学术风格与刘逢禄迥然不同,诚如杨向奎教授指出的,刘氏是贤者识其大,凌氏是不贤识其小。
张新民:是的,我的名字就来自《大学》,但是那时候——我是1950年出生的——父亲对外讲是新民主主义的新民,实际却是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新民,在止于至善的新民。这个教化体系广涉修身伦理、家庭伦理、社区伦理、国家伦理、天下伦理,一端始终联系着个人,不能离开个人的心性体认工夫,一端则长期联系着天下,总是满怀苍生百姓关怀,不仅说明个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可以层层向外推廓扩大,而且反映人人可在其中受到心志情操的教化熏陶。
选择也不是远离价值的选择,而是依据良知律令做出的选择。物质生活不可否认是极大地提高了,但诸如信仰迷失、价值混乱、意义困惑、道德沦丧一类的问题也出现了。郭萍:近些年,关于阳明心学的研究非常热,而您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成果。王阳明的良知学说,今天看来仍不会过时。但社会的问题有时就像人的偏头痛一样,左边刚好右边又发,调整就是在左与右之间不断穿行,重要的是必须守往中线,也就是守住古文《尚书·大禹谟》允执厥中之中,尽可能地避免过左、过右引发的大幅度震荡,时刻保持化负为正的纠偏机制,才能避免社会发展的翻车出轨。
阳明心学是一套学问体系,可以称为心的哲学。昨天我看到一个消息,说美国奥巴马政府执政期间,没有修一公里的高速路。◇《论衡·雷虚篇》:隆隆之声,天怒之音,若人之呴吁矣。
见下: 指人伦之道,人伦即人际关系,褒义,常见: ◇《左传·文公十七年》: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杜注:以德加己,则以人道相事。◇《礼记·三年问》:三年之丧,人道之至文者也。……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,不可谓智。◇《鹖冠子·天则》:天道先贵覆者,地道先贵载者,人道先贵事者。
◇ 《明儒学案》卷51〈诸儒学案中五·文裕黄泰泉先生佐·论学书·与郑抑斋书〉:人道盛则鬼道衰。◇ 《礼记·大传》:上治祖祢,尊尊也。
◇ 《册府元龟》卷537〈谏诤部·直谏第四〉:礼:天子一娶九女,嫡媵毕具。◇《旧唐书》卷120〈列传第七十·郭子仪〉:富贵寿考,繁衍安泰,哀荣终始,人道之盛,此无缺焉。◇ 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,不可谓智。◇《元丰类稿》卷10〈洪范传〉:人道莫急于养生,莫大于事死,莫重于安土。
人道显然指常人两性关系需要。◇《荀子·礼论》:礼者,人道之极也。(方按:他本其事前多有务,读作人道象焉,务其事而不务其辞。虽天报之未殒,而人道之有终……人道当指人的一生。
外延 (a)与天道、地道相对 ◇《易·系辞下》: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。悲人道之实难,哀人道之多险。
◇ 《宋元学案》卷49〈晦翁学案下·熊勿轩考亭书院记〉:若井田若学校,凡古人经理人道之具,尽废。◇ 《礼记·大传》圣人南面而听天下,所且先者五,民不与焉。
◇ 《庄子·寓言》:年先矣,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,是非先也。人禀天也,阴阳之气以生,故以制人。由上不难看出,程朱理学文献中人道出现次数较多,这可从《张子全书》、《二程全书》、《朱子语类》、《朱子文集》、《象山全集》、《真德秀文集》、《读通鉴论》中出现次数多在10以上甚至达到30余次看出,而《宋元学案》《明儒学案》中分别出现66次和31次。以身况之即《大学》所谓絜矩之道。 ◇《朱子语类》卷127〈本朝一·高宗朝〉:古人置宦者,正以他绝人道后可入宫。见严可均《老子唐本考异〉(转引自朱谦之,《老子校释〉,北京:中华书局,1984/2006年,页299)。
今据《四库全书》、《四部丛刊》及《四部备要》中部分重要文献电子检索,按经、史、子、集分类统计人道一词在古文献中的使用情况,列出下表: 据上表,先秦以来中出现次数超过5次的部分文献有: ◇经部:《礼记》(10见)、《经义考》(25见)。◇《孟子·尽心上》: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赵注:无使人为己所不欲为者,无使人欲己之所不欲者,每以身况之,如此则人道足也。
◇《春秋公羊传·隐公六年》:春秋编年四时具然后为年何休注:人道正则天道定矣。类书,即《北堂书钞》(虞世南)、《艺文类聚》(欧阳询)、《太平御览》(李昉等)、《册府元龟》(王钦若等)。
(本文发表于《曾子学刊》第二辑,曾振于主编,上海三联书店,2020年6月) 主要参考文献 古文献主要采自《四库全书》和《四部丛刊》。今宫人侍御动以千计,或生而幽隔,人道不通,郁积之气上感皇天。
(4)其他:《群书治要》、《资治通鉴》。另一个重要方面是,道就其指途径、道路而言,既可指事实上的存在,也可指价值上的规范。◇ 《明儒学案》卷8〈白沙学案一·文恭陈白沙先生献章·题采芳园记后〉:鬼道显,人道晦。但由于古人所讲的人道与天道一致,并非以人为中心,所以终究与人道主义一词以人为中心、侧重于对于人怜悯尊重这一含义有别。
◇《春秋繁露·玉杯》:《春秋》论十二世之事,人道浃而王道备……是以人道浃而王法立。人道指人生道路? ◇《魏书》卷94〈列传阉官第八十二·仇洛齐〉:我养子,兼人道不全,当为兄弟试祸福也。
旁治昆弟,合族以食,序以昭缪,别之以礼义,人道竭矣。海内人道益深,其德益至,所乐者益异。
◇ 《晋书》卷29〈志第十九·五行下〉:惠帝之世,京洛有人兼男女,体亦能两用人道,而性尤淫。◇《老子》第77章: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,人之道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余。
*本文为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*文化传承创新专项《儒家治道及其当代意义研究》(编号2017THWWH02)课题成果。圣人南面而治天下,必自人道始矣。……子产曰:天道远,人道迩,非所及也。◇《庄子·在宥》:何谓道?有天道,有人道。
◇《庄子·天道》:夫天地至神,而有尊卑先后之序,而况人道乎。如果作单数,人道就是指个人之道,包括个人的人生之道,包括其生活之道、修养之道甚至生理之道等等。
但即使如此,由于古人所讲的人道是与天道一致的,所以即使人道指人群关系的正确道路,也与人道主义一词中人道侧重于对于人怜悯、尊重这一含义有别。范望注:虽以事实为务,不尚文辞。
固臣敢无辞而对?人道,政为大。◇《管子·四时》:人道以六制,房注:六者,兼三材之数。